两口子一个作曲,一个编舞,都是围绕着一套服装霓裳羽衣。因此这个音乐和舞蹈就成为了唐朝艺术的连理枝。这个连理枝一出来就有很多很多人关注,其中就包括一些大文学家,大诗人,比如说历史上非常著名的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苏轼,柳永和辛弃疾都在自己的作品当中提到过霓裳羽衣这个曲或者是舞,也有人专门进行咏诵。尤其是白居易对这个霓裳羽衣的曲,舞更是情有独钟。他专门写了一首长诗,叫《霓裳羽衣舞歌》,一开头就说:
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这是一个主题诗了,在其他诗里头,也会提到霓裳羽衣的曲或者是舞,比如他在《长恨歌》当中就会有这样一句话: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赵飞燕与留仙裙
李白曾经写诗赞美杨贵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贵妃衣着如天边的云霞那般绚丽,面容就像盛开的鲜花一样娇美。如此一位宛若天人的舞者,再配上一曲超脱凡尘的《霓裳羽衣曲》,如此试听盛宴,也难怪在失传多年后仍然被历代大文豪大家所津津乐道。那么这些音乐,舞蹈,诗歌,所依托的主体——霓裳羽衣到底是什么呢?
接下来我们就分析一下这个霓裳羽衣,从排在前面的霓裳开始。中国古代的衣制上衣下裳,下面的那个围裙叫做裳。后面如果细分的话,曾经有一段时间,是围在衣服外面的这个围裙叫裳,而穿在里面的这个围裙叫做裙,后来两者逐渐逐渐就混同了。最后由于这个女裙发展最为突出,所以如果不是特指的话,说到裙子,都是指女人的服装。
说起裙子和舞蹈的关系,有一个人我们需要介绍一些,这个人就是邲杨贵妃还早了700年的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赵飞燕本来是一个平民女子,这个人的特点就是身轻如燕,轻到什么程度呢?据说她可以作掌中舞,就是在手掌上跳舞。这个听起来很神奇,但是其实一方面古代人的生身高比我们今天的身可能普遍要低一些,再加上赵飞燕很瘦,所以体重并不大,如果用一个大力士托着她,这就是有可能的。我们现在芭蕾舞或者杂技,里面也有很多单手托举的动作,所以赵飞燕跳掌中舞,这个难度主要是在手掌上如何掌握平衡,体重恐怕不是最大的问题,所以尽管是神奇,也不是绝对做不到。
有这么一次,汉成帝希望赵飞燕能够舞出这个仙女般的感觉,所以就专门给她建造了一个瀛洲榭,40尺高,今天应该说差不多10米了,那是一个让人仰视的高度。赵飞燕那天出场穿的是什么呢?叫做云英紫裙。云英是一种水雾之气,紫裙,紫色,紫气东来,因此有道家气象。结果在跳舞的时候,忽然刮起一阵大风,于是三件事就赶在一起了。第一个,舞台高,第二个体重轻,第三个,裙子大。赵飞燕的裙子被风给吹得向身后像伞一样地张开,看起来真的就像燕子一样马上就飞起来了。这个时候把汉成帝给吓坏了,赶紧让乐师抓住她的裙子。后来赵飞燕安然无恙,但是裙子却抓出了很多褶子。
赵飞燕这个人长得好看,能歌善舞,这都是外在。关键她还特别会抓挠人心。这个时候赵飞燕抽泣着说,说是如果黄山如果真的对我好,那干脆就叫我去成仙得了,干嘛拦着我啊?汉成帝因为赵飞燕受了惊吓,所以很心疼,以后就更加宠爱。在《飞燕外传》中是这样记载的:
他日,宫姝幸者,或襞裙为绉,号曰留仙裙
后来宫廷中盛行穿那种带褶的裙子,宫女们经常把自己的裙子折出了褶子然后穿出来,这个裙子后来起了个名字叫做“留仙裙”。由于留仙裙的影响后来就出现了百褶裙,就是有很多纵向线条的这样的裙子,为什么有了纵向的线条那个时候的人会觉得好看呢?第一个看过去它有这个色彩的明暗变化,有立体感。第二个有了褶以后,裙子的群幅可以做得很大,收缩的时候人看起来依然是很苗条,很纤丽的。但是如果张开的,蓬松开就可以表现出翩然欲飞的那种感觉。这个留仙裙应该说对后来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后来又出现了一种裙子,它干脆就把这个裙子上的纵向的线条用色彩固化下来,这种裙子叫条纹裙。条纹裙在唐朝的时候可以盛极一时的,非常流行。
《霓裳羽衣舞》中的裙装
现在我们再回来说一说这个杨贵妃《霓裳羽衣舞》当中的裙装了。杨贵妃她跟赵飞燕不同,“环肥燕瘦”,杨贵妃比较胖,就连这个唐玄宗也拿赵飞燕跟她来开玩笑。唐玄宗对杨贵妃说不论多大的风,反正你是吹不走的。以杨贵妃的体重,还有她跳胡旋舞的那种激情以及力度,那的的确确要跳这个《霓裳羽衣舞》,想跳出那种清虚,缥缈的意境,那确实比较困难,所以这个时候服装就帮了大忙了。这个舞蹈的仙气,那就离不开霓裳羽衣的塑造。
那么什么叫“霓裳”呢?既然这个“裳”是指裙子,那么“霓”就是颜色。实际上在古代,这个舞蹈当中曾经采用过两种霓裳,一种是彩色的,一种是白色的,可以说前者主要取形式,后者主要取神似。那么我们看一看它运用彩色道理在哪儿?在《尔雅》当中有这么一句话:
虹双出,色咸盛者为雄,雄曰虹,暗者为雌,雌为霓
这个霓虹本来是自然现象,“虹”我们很好理解,“霓”就是我们有的时候会看见,就是在出彩虹的时候在外圈会有一条,色序相反,但是色彩比较暗的彩虹,这个就是“霓”。所以“虹”是阳的,“霓”是阴的。u因此,如果从这个概念出发,那么霓裳就是一种彩色的条纹裙,只是色彩需要做得比较淡雅一些而已,那么这样的裙子在唐朝能不能实现呢?答案是肯定的。在唐朝的时候,不论是通过织,还是通过缝的方法,实现这样一条彩色条纹裙是不成问题的。但是我们担心的是什么呢?以唐朝人对色彩的运用,往往是比较鲜艳,比较浓重的。那能不能把这个霓裳做出那种秦旭缥缈的感觉呢?这个是有疑问的。
我们再看一看采用神似的方式。采用神似的方式就是采用了白色。把白色说成是霓裳的颜色,其实在屈原的时候就有了,屈原在《楚辞·九歌》当中就有这么一句话: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白色的裙子怎么能够成为霓裳呢?其实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假如说是一个白色的大摆的裙子,那这人站立的时候,裙摆下垂,就会在裙子上面形成波纹状。横向看过去就是有个明暗的,色彩的。如果用的是丝绸,在灯光之下,表面还会有流动的光影。假如说织得密度合适的话,通过光的这种衍射有可能在上面产生光晕。而这些效果都会随着裙子的状态变化而不断变化,就是这种飘忽不定的感觉,恰好跟音乐要求的那种清虚,缥缈的意境相符合,所以这个取的是神似。因此在《霓裳羽衣舞》当中用笔白色的裙子也有它的道理。
杨贵妃的“羽衣”的样子
道家求仙,长生的思维,一直贯穿在《霓裳羽衣曲》中。霓裳羽衣脱胎于《霓裳羽衣曲》,它的设计自然也奉行这这一思想,追求灵动与超脱,那么为什么要称这套裙装为“羽衣”呢?霓裳羽衣,真的是用羽毛做的吗?
杨贵妃的羽衣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其实在中国古代很早就把羽毛跟成仙得道联系了一起,所以如果追根溯源,这鸟跟神仙联系在一起的传说还有很多很多。但是我们还是要回归现实,来谈一谈直接跟羽衣有关的人和事。在这儿,我们还要介绍一位比杨贵妃略早的一位美女——安乐公主以及安乐公主的白鸟裙。
安乐公主的名字叫李裹儿,她是唐中宗李显和韦皇后生的女儿,是武则天的孙女。那她为什么叫李裹儿呢?就是当年唐中宗被贬的时候,在路上生下了她。由于当时太仓促了,所以就用衣服来做这襁褓把她包了起来,所以起名儿叫李裹儿。这个李裹儿从小的时候就聪明伶俐,能言善辩,所以很得她的父母的宠爱,李裹儿生于动荡之中,长大之后,性情也是与众不同的,那么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呢?
我们看第一这个人奢侈无度,举一个例子,说当时在长安有一个池塘叫昆明池。李裹儿就是安乐公主,嫁出宫去以后,她一直怀念昆明池畔的风景,所以她就向父亲唐中宗提出要求说能不能把昆明池赐给她做私家池塘,当然唐中宗这时候是有原则的,跟她说先帝从来没有把这个东西给过别人,就拒绝了她的无理要求。安乐公主心里头憋了一口气,怎么办呢?就私下开始抢夺民田,然后凿了一个大池塘,叫做定昆池。这个定昆池绵延数里,造型繁复,用料金贵,那个花费是天文数字。
第二,权力欲极强。这一点可能受她的奶奶武则天的影响,因为武则天叫宫里的女人看见了,女人也有当皇帝的可能,所以很多女人都想尝试一下。那这样安乐公主也有这方面的野心,她是在做什么呢?首先她管太子叫奴才,第二她要求唐中宗封她为皇太女。当然了在这件事上,唐中宗也是有原则的,没有答应她这个要求。
第三,卖官鬻爵。得不到皇太女的封号,安乐公主也没有消停,她就仗着父亲对她的宠爱开始卖官鬻爵,破坏朝廷正常的任官制度。她这个猖獗到什么程度呢?经常自拟诏令,拿到父亲签字的时候,把她自己写的文字盖住,让唐中宗签署,而唐中宗这个时候就没了原则,竟然笑眯眯地给签了。那么这样一个任性的公主,她对自己的服装有没有特殊要求呢?那当然有了,在《旧唐书·五行志》当中有这么一段话:
中宗女安乐公主,有尚方织成毛裙,合百鸟毛,正看为一色,旁看为一色,日中为一色,影中为一色,百鸟之状,并见裙中。
说这个就是著名的“百鸟裙”了。这样的裙子做了两条,一条自己穿了,另外一条给了她的母亲。为什么这条裙子会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去看的时候会有不同的颜色呢?其实这个很好理解,因为不同鸟类的羽毛,结构,尺寸都不相同。就是同样颜色的羽毛放在一起,只要是来自于不同的鸟类的,那么看过去感觉也是不一样的。更何况这是百鸟的羽毛,本来也不是相同的颜色,而且也是经过设计的,也是经过这个能工巧匠编织的,所以可以达到这种状态。
那么安乐公主的这种搞法,连她的父亲唐中宗都管不了,其他人更不敢说个不字。那唐中宗当然这么偏袒自己的女儿我们是能够理解的,毕竟是在当年落难的路上生了这么个女儿,但是从这儿也能看出来,唐中宗他的昏庸无能了。那么这件事情后来产生了怎么样的效果呢?由于公主的带动,社会上就形成了一种风气,于是我们看:
自安乐公主主作毛裙,百官之家多效之,江岭奇禽异兽毛羽,采之殆尽
就是在安乐公主之后,奇禽异兽可就惨了。安乐公主带动百官,百官带动百姓,凡是长的稍微漂亮一点的鸟兽,都拿过来把毛给拔干净了。这种奢侈,这种残忍,当然会有很多人不满,于是:
开元初,姚、宋执政,屡以奢靡为谏,玄宗悉命宫中出奇服,焚之于殿廷,不许士庶服锦绣珠翠之服,自是采捕渐息,风教日淳
后来唐玄宗发动了政变,把安乐公主杀掉了。这个时候恰好是姚崇,宋璟当宰相,他们多次向唐玄宗建议说那个太残忍了,太奢侈了,因此唐玄宗就下令宫中所有的女人把这些奇装异服全部拿出来在大殿之下烧掉了,并且下令说以后民间不许穿这些锦绣,珠翠。从这儿以后这种捕猎鸟兽的风气逐渐平息了,社会风气就越累月淳朴了。
讲到这里,我们就来看一看杨贵妃的羽衣了,杨贵妃到底有没有穿过一件羽毛做的衣裳?按照唐玄宗遇见杨玉环的时候,当皇帝当了快30年了,这中间也没有修改过禁令,所以从这个思路出发,杨贵妃应该是没有穿过羽毛做的衣服。
有人就想了,按照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就不能能够给她网开一面,给她单独做一件羽衣吗?可以这样说,除了前边有禁令之外,可能没有做这个羽衣还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杨贵妃一个人穿羽衣不打紧,就怕引发社会其他女人的效仿,如果这样的话就又回到了安乐公主的年代了。第二可能也有道家,就是道教对唐玄宗的影响有关。因为唐玄宗信奉道教,道教里头同样也认为残害无辜生灵,将来是要下地狱的。所以这个杨贵妃因是没有穿上羽毛做的上衣。
而所谓的羽衣有几种可能,可能是用丝绸做的,那种非常轻盈的,像羽毛一样轻盈的上衣。或者是把它裁剪成了羽毛形状的上衣,或者是在上面画了羽毛的上衣。因为在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当中,关于羽衣的“羽”字,只提到了两处,两处都是用来讲霓裳羽衣,讲这个舞蹈的名字的,那个里面的其他地方就没有再提过“羽”字了,并且里边也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提到了“羽”这个形象以及“羽”的质感。所以应该说白居易也没有看见过真正的羽衣。
其实杨贵妃的霓裳羽衣虽然只是在一个特定时期穿在一群特定的人身上,但是它却牵扯出来很长的历史以及很多的女人。可以这样说,霓裳羽衣是古代女性她的一种心理愿望的体现,诠释了中国古代裙装的主流审美倾向。
凤凰美学
无论是安乐公主奢靡的百鸟裙,还是杨贵妃华丽的霓裳羽衣都与鸟类的羽毛息息相关。即使霓裳羽衣并没有以羽毛为材料制作衣服,却依然徭役“羽衣”为名。那么古代女性对鸟类羽毛的偏爱到底缘起何处?中国古代裙装到底又以何为美呢?
为什么我们古代的女性,她们喜欢穿羽毛的衣服?喜欢穿纵向线条的裙子呢?我个人认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古老图腾有关,这个古老的图腾就是凤凰。可以这样说,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我们中国的女性都在努力地把自己打扮成凤凰,为什么呢?首先这个凤凰是鸟,鸟可以在天上飞翔,这就是我们作为人的向往。第二个,凤凰是神鸟,神鸟可以自由地出入仙境,这是我们凡人的向往。第三,凤凰象征着皇后,是人间至尊女性,所以又是平民女子的向往。所以凤凰崇拜既与羽化登仙的神秘相通,又与荣华富贵的愿望相连,所以大家崇拜凤凰。而崇拜凤凰自然就会以凤凰为美,因此我们中国的女性模仿凤凰的形态,这里面就有顺理成章的逻辑性。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女子怎么成凤呢?当然能够成为王后皇妃的毕竟是极少数。对于绝大多数女人来说,穿一件近似于凤凰的服装,虽然不能嫁入帝王之家,但是也能获得审美的心理的满足。接下来我们比较一下中国古代女子着装跟凤凰的相似性。
首先我们看一看关于头饰的问题。在古代女子跟我们今天是不同的,古代的女子头上都要有装饰。有一种头饰是非常厉害的,就是凤冠,这是皇后才能戴的。但是从南宋开始,民间女子结婚的时候,也可以戴凤冠,这很显然就是对凤凰崇拜的表现了。即使不能戴凤冠,头上也有装饰,这个就是跟凤凰头部的造型而已取神或者形似。
第二就是古代人的袖子。古代女子的袖子其实最开始的时候也没有那么大,但是由于后来当然生产力水平高了,布料的供应越来越充分,所以袖口就会逐渐加大了。到了唐朝的时候,那个大袖子是我们有印象的,那个完完全全可以说是两只巨大的“翅膀”。尤其是还有很多人穿着羽毛的衣服,或者是把衣服剪成羽毛状或者是画上羽毛状,当时更是对鸟的崇拜了。
第三关于古代的裙装。中国古代女子穿长裙,当然跟汉朝之前没有封裆裤有关了。但是这个长裙就跟凤凰有一定的可比性,因为凤凰的凤尾就是长的。我们注意到前面讲过的百褶裙,包括条纹裙,以及后来的月华裙还有凤尾裙,这些裙子它们都强调这个纵向的线条,其实这个也跟凤尾有形式,因为凤尾就是一根一根的长羽毛组成,并且古代的裙子如果把它摊开就是一个扇形,这与凤尾它是发散的这种形状也有相通之处。
当然了古代人设计服装的时候未必回去琢磨这个一套服装跟凤凰形象的相似性。但是在强大的图腾的暗示之下,人会下意识地不自觉地,向这个凤凰靠拢。由于有各种禁忌,所以人不见得都能够把凤凰画在身上,能够画在身上的毕竟是少数。但是人可以用仿生的思维,可以把凤凰身上的元素拿过来用在自己的服装上。霓裳羽衣应该说也是这样一种设计思维的体现,所以我认为在古代那个时候其实存在着一种比凤凰的内涵还有形象作为设计核心的凤凰美学。
在凤凰美学的影响之下,中国古代女性的裙装成为了一个历史高度。尽管现在这个裙装发展已经千姿百态了,但是在最重要的场合,长裙依然是首选。尽管西风强劲,但是中国的凤凰经过了涅槃之后,也会变得更新,更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